中国要为异常灾害天气“常态化”做好准备
来源:anbound  时间:2010-09-20  

     进入7月以来,欧洲大陆及亚洲多国持续遭高温侵袭,世界各地多城市出现罕见高温,7月24日莫斯科气温达到37℃,创下该市128年以来历史同日最高气温。同日,美国东海岸的华盛顿气温逼近40℃。葡萄牙的里斯本7月5日为39℃,德国的波茨坦11日观测到38℃的高温天气。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最高气温18日更是创下自1881年来的新高,达到35.3℃。
     日本气象厅则宣布,日本近日进入了日气温35℃以上的“猛暑日”——这是自2007年开始使用的气象新名词,特指地球温室化给都市带来的高温效应。日本的“猛暑日”在逐年增加,从1999年到2008年有400天,是30年前的4倍。2010年,“猛暑日”的煎熬继续保持上升势头。
中国今年的异常天气也持续不断。在年初的西南大旱之后,今年夏天南方和东北遭受连日暴雨袭击并引发洪灾,还有多个省区市遭高温炙烤,局部地区最高气温达42℃以上;7月以来,北京已有10天出现超35℃高温,超过常年北京整个夏季平均高温日数总和,成为10年来高温天数最多的一个7月。
     在北半球遭遇“集体高温”之际,南半球国家却纷纷遭遇了数十年不遇的极端寒冷天气。秘鲁亚马逊流域遭遇过去3年来最冷冬季,多年罕见的寒冬使南美洲多个国家电力紧张、天然气供应短缺。截止到7月22日,寒流天气已导致至少175人死亡,数以千计的牲畜被冻死。
     为什么南北半球会同时出现极端天气?中国的极端天气会发展到什么程度?对未来会有何影响?至少从国内气象专家那里,我们没有看到令人满意的解释。
据《瞭望》新闻周刊的报道,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研究员给了两点解释:一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。他说,近百年来,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上升了0.74℃,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与全球基本一致,1909-2008年,我国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1.1℃。二是北半球大气环流的暖高压系统长时间稳定维持。7月中旬以来,控制我国华北、西北地区的大陆暖性高压发展并长时间维持,阻止北方中高纬冷空气南下,同时来自南方热带海洋的暖湿空气,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北上,导致上述地区出现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气。
      但对于为什么暖高压长时间维持稳定?为什么异常灾害天气会增多?国内专家似乎并没有说清楚。
      气候变化的始作俑者首先是自然因素,不过在我们看来,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,尤其是城市化的迅速发展,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,比如城市热岛效应、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的破坏、滥砍滥伐、温室气体排放等,都会显著改变大气环流的下垫面,加剧形成异常天气现象。人类的影响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。
     但时至今日,国内对于人为因素影响气候的看法仍存在很大争议。由于这些专业争议与国家外交和国际政治问题相关,因而变得十分复杂。比如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,中国就被发达国家认为态度不明,不愿承担过多的责任。对于国际上研究认定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能耗国,中国政府部门也出面紧急澄清。在今年初天气异常寒冷时,国内社会出现了大量讥讽全球变暖的舆论,质疑人类活动破坏气候的说法。从气候异常情况来看,这种看法实际上相当无知。
     今年异常灾害天气增多,使中国饱尝了寒流、大旱、酷热、暴雨、洪灾之苦,这已清楚地显示,中国根本无法置身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之外。随着人与自然交互产生的灾害性天气的“常态化”,中国经济、人们的生活、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受到灾害性天气的影响,也将会“常态化”。
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粮食生产和农业。据芝加哥交易所预计,全球小麦等大宗粮食作物产量今年将下降1.6%,为3年来最低。国际谷物理事会把2010-2011年全球小麦产量预期从6.64亿吨下调至6.51亿吨。受粮食减产预期影响,小麦9月份期货价格上涨1.7%,玉米、大豆的期货价格也节节攀升。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署公布的数据,全球主要农作物价格指数6月为163点,仅比2008年的最高值低15%,大米价格6个月内上涨了277%。
    最终分析结论:
     灾害天气的常态化,就意味着粮食涨价将会常态化,意味着中国遭受的灾害增多将会常态化。对于13亿多人的中国,这不是小事!
 
Copyright(C) 2006 Library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曙光路73号2088室
电话:0571-87988029 传真:0571-879881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