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未来的市场弹性取决于政府改革
来源:ANBOUND  时间:2011-12-09  

今年是中国加入WTO十周年。这十年之中,中国的GDP总量从10万亿元增长了3倍,达到40万亿元人民币,经济总量居全球第二。安邦研究团队称之为中国经济的“黄金十年”。由于中国在入世之后前所未有地深入参与全球化进程,成为“世界工厂”,全球也得以分享了中国经济的“黄金十年”。
客观评价,入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改革和与国际规则的接轨,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中国领导人当初“以开放促改革”的战略意图。不过,对思想观念、对规则体系的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。一方面,中国逐渐强大起来的国内利益集团(如国有企业)顽强保护着自己的利益,另一方面,中国各级政府在不同领域的改革参差不齐,这都影响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。尤其是近十年来,经济快速增长也使得中国政府降低了改革的雄心,改革动力减弱。这为中国下一步的发展埋下了障碍。
这种状况的一个表现,是许多外资在中国大赚其钱的同时,仍不断有外资抱怨中国的开放度不够,没有实现入世之初的承诺,中国的投资环境出现退化甚至恶化。以保险业为例,中国渐近开放国内保险市场已有十年,但外资保险公司在华市场份额却持续萎缩,而且大多面临亏损窘境。2010年中国保费收入已达1.5万亿元人民币,保险业总资产是十年前的近10倍。但在今年前10个月,合资寿险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仅3.7%,较2005年的峰值8.9%下降一半多;合资产险公司更低,仅1.1%。而在香港、新加坡及马来西亚,不论是寿险还是产险,外资保险公司均占据了50%以上的份额。
许多外资保险公司的心情很矛盾:中国市场的确有潜力,但中国的监管环境让他们的发展无法提速。目前外资公司开设分支机构,需要保监会批准。按惯例,外资公司一年也就能够新开1-2个分支机构。没有办法很快扩张,经济规模就无法发挥出来。是坚守合资路线,还是降低股份比例转为中资公司,甚至退出中国?外资保险公司面临抉择。
这种情况并不只是表现在保险行业,在很多制造业、服务业领域,外资多多少少都面临类似的处境。不过,外资并不是唯一的困惑者,中国的民营企业同样是市场化改革不畅的受害者。在2003年以来的宏观调控之中,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,“国进民退”的现象普遍发生,“国强民弱”的格局进一步强化。看中国现在有规模的民营企业,许多都是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起来的老企业,活跃在市场中的有规模的民营企业家们,也还是过去的几张老脸。新加入者寥寥无几。
要撑起未来的中国经济并持续发展,市场环境不佳、国强民弱的环境无疑有很大问题。怎么解决?在安邦高级研究员贺军看来,中国在市场制度改革上的滞后,既是对市场化的阻碍,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弹性所在。试想,中国在很不彻底的改革的背景下,还取得了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,今后如果能在政府效率、市场制度上有显著改进,必将提升中国经济的效率。在我们看来,劳动力成本上升并不是影响中国未来吸引外资、提升经济效率的最大障碍,最大的问题在于政府改革、市场制度改革和对国企垄断的改革!
在多年的咨询服务实践中,安邦研究团队调研过多家外资(包括相当一部分在华500强的跨国公司)和内资客户,无论是外资和内资,它们最看中的市场环境并不是政策优惠、税收减免等“硬优惠”,而是法律环境、市场透明度以及可预期的市场等“软环境”。正如安邦所言,打破国企垄断,增加中国市场的开放度、自由度、透明度,是中国今后要下大力气做的事!
最终分析结论(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):
而要做到上面这些,中国必须有勇气改革,哪怕是从局部改革做起。中国前几年经济增长很快,政府觉得日子好过,大家就觉得改革没太大必要。但现在内外经济环境不好,立刻显出改革滞后的问题来了。但现在再要改革,成本很高,难度很大。对下一步的宏观决策来说,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迫在眼前的大事,因为未来中国市场的弹性就取决于政府改革!(AHJ)
 
Copyright(C) 2006 Library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曙光路73号2088室
电话:0571-87988029 传真:0571-879881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