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的宏观税负痛苦感受高毋庸置疑
来源:ANBOUND 时间:2011-11-16
近日,国内对福布斯“税负痛苦指数”国家榜单的争议又趋于热烈。在福布斯的榜单上,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在公布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列第二。财政部负责人日前指出,该指数的统计方法并不科学,一是指数选取的名义税率不等于实际税率,实际税率往往比名义税率低。二是最高的边际税率只适用很小比例的纳税人,不能反映一国居民的总体税负状况。三是简单相加的假设前提是对每个税种赋予同等的权重,而这一假设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,旨在为税收过重的说法平反。
不过,安邦咨询研究团队认为,公式本身或计算结果的对错并不是问题的核心和本质,如果对比一下财政税收的贡献者和支配者的福利差异,要比抽象数字更有说服力,更能反映中国的税负痛苦的真实感受。
先来看一下今年的财政收入,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收入为9.08万亿元,增长28.1%。这意味着,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已超过去年全年8.3万亿元的总和,有可能突破10万亿创历史新高。全年财政收入增长呈前高后低走势。分季度看,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3.1%,二季度增长29.6%,三季度增长25.9%,其中个税起征点的提高成为三季度税收数额下滑的主要因素。即便如此财政收入无视紧缩的货币大环境而依旧增长迅猛。
如此庞大的一笔收入,政府怎样花自然成为民众关心的重点。在中国财政预算需3月份人大开过会才能做出具体方案,此时全年过完了1/4,前面不敢花那么后面就要使劲花,“年底突击花钱”的存在也就不足为怪了。一位税务局的公务员却抱怨,年底最忙了,因为来买发票的人实在太多了。年底扎堆买发票,起码可以说明一个问题,就是“太多工作项目集中在年底开展,要用到发票的地方自然就大大增多了。”政府花钱最让人诟病的是“三公”经费,公款吃喝、公车私用、公费旅游成了权力部门的隐形福利,全国政协委员曾有过统计称,国内“三公”经费高达9000亿元。
反过来考察纳税人所享受的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,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们和欧洲一些国家同样的税负,但税负痛苦却远远不同。早有国内人士分析称,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政府支出绝大部分用于居民的社会保障,而中国政府支出中,行政管理费用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发达国家。以2006年为例,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高达18.73%,而同期日本行政管理支出比重是2.38%,英国为4.19%,韩国为5.06%,法国为6.5%,加拿大为7.1%,美国高一些,也只有9.9%。
再看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。在很多国家,社会福利支出是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,一般都在30%以上,德国更是高达71.49%。社会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越高,居民所缴纳的税收就越多地被用于居民,自然感觉税收负担轻。我国的财政支出中与社会福利相关的项目包括教育支出、医疗、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、社会保障补助支出、政策性补贴支出和教育费附加支出等,将这些项目全部相加属于宽口径的社会福利支出,在2005年只占财政总支出的26.11%。即使这几年民生领域的投入增多,但增幅也远远跟不上财政收入高达30%的年增幅。也就是说,就财政支出而言,发达国家主要用于社会福利,而中国大量的钱用于行政管理费用,在教育、社会保障、医疗等民生领域财政资金供给严重不足。这就是在我国政府收入比例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当的情况下,居民对于政府收入的感受远远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。
此外纳税人缴纳的很多税并没有反映在个人的税单上,目前我国共有19个税种,除个人所得税、消费税、增值税、营业税、印花税、契税、烟草税、关税、车船税等等,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去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只占税收整体的6.6%,而流转税的比重占税收收入的七成以上。这意味着,纳税人需要缴纳的很多税,是看不到的流转税,并没有反映在个人收入的税单上。
税收之外,还有更多“看不见”的宏观税负。我国税制与国外税制有一个重要区别,就是政府的财政收入除税收之外,还有一个几乎可以与之并驾齐驱的收入主体:包括预算内收费、预算外收入、制度外收入等等。只有把这些统统加起来与GDP相比较,才是真正的“宏观税负”。如果再把制度“之外”的乱收费、乱罚款、乱摊派,还有形形色色的腐败贿赂支出以及因通货膨胀而提高的实际税率,那就说不清楚到底是多少了。
最终分析结论(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):
财政部虽然辩解税负痛苦指数的计算问题,却实难解释国内企业和个人的税负感受。只要有不透明的政府税负存在,只要大量的钱没花在公共服务和经济环境转变上,中国的企业和个人恐怕都会难解实质上的税负痛苦。(LLY)
Copyright(C) 2006 Library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曙光路73号2088室
电话:0571-87988029 传真:0571-87988117